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印度不会成为美国的盟友(上)

汤淑芳 欧亚新观察 2022-03-15

点击“欧亚新观察” 欧亚资讯一手掌握



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安德烈•科尔图诺夫近日撰文分析了印美关系发展现状与前景,以及俄中关系与印美关系的不同。文章认为,印度不会与美国建立真正的军事政治联盟,主要原因有五个方面,包括印度的意愿不强、印美价值观差异、美国的安全担保不可靠、中国对印度的重要性等,并对这五大原因逐一进行了分析。现将译文发布如下。文章观点不代表欧亚新观察工作室立场。


 


近几年来,针对印度外交政策越来越明显地向美国倾斜,俄罗斯的担忧不断增强。诸多迹象昭示着这种转变,从之前徒有虚名的“四方安全对话”机制(Quad, 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的日渐活跃到美国供应商在印度军备采购中的地位日显突出。新德里与华盛顿接近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是印度对其邻国——中国经济和军事稳步崛起的忧虑和不安日益增强。


如果说半个世纪前,印度尚能凭一己之力平衡中国,那么今天亚洲两个大国之间经济和军事战略差距之大,在可预见的将来即使在理论上也是不可能达成平衡的。印度方面需要一个强大的外部平衡力量,至少能够部分改善印度在与中国双边关系中的相对弱势。


在其他情况下,俄罗斯或许能发挥这种平衡的作用。但今天印度政客们对俄罗斯伙伴不抱任何希望。尽管俄罗斯一如既往地强调与印度进行优先合作的重要性,最近发布的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战略将印度与中国置于同等位置,但遗憾的是,地缘政治和经济现实揭示了“莫斯科-北京-新德里”三角关系实际发展态势与愿望之间的偏差。无论从哪个方面衡量双边关系:贸易总额、联合军演的数量和规模,或者首脑会晤的次数,在俄罗斯当前外交政策议程中,中国在各个方面都远远优于印度。尽管在印中双边争端中,莫斯科一贯采取中立立场,但在目前印中双边不平衡不断加深的情况下,这种中立更有利于北京,而不是新德里。



基于此,许多俄罗斯和外国专家得出结论:在国际体系进一步走向新的美中两极的情况下,印度领导人将别无选择地投靠美国,同时俄罗斯也不得不越来越倾向中国。有人认为,这一趋势有可能会终结,那就是当正式的俄中和印美军事-政治联盟建立之时,或是在“四方安全对话”机制的基础上建立起多边联盟之时。


在悲观主义者看来,莫斯科和新德里在对国际政治的看法上分歧越来越大,而双方“优先”关系之所以能够维持,主要是由于几十年战略伙伴关系积累的惯性。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迟早会看到俄印伙伴关系历史的终结,至少是以我们从苏联时代起就习惯的那种方式。


当然,不能否认印度外交政策近20年中发生的重大变化。但显而易见的是,新德里与华盛顿的亲近是有限度的。分析认为,至少有五大因素阻碍形成一个真正的美印军事政治联盟。这些因素产生的综合影响使人怀疑在最近几年,甚至是今后几十年,两国能否建立起真正的联盟。此外,这些因素对印美现有形式合作的发展也构成了相当具体的制约。从这个意义上说,将印美关系与俄中关系相提并论似乎并不恰当:俄中关系没有印美关系中所受到的限制。让我们简要分析一下这些限制因素。

 

印度不准备成为美国的小伙伴


 

首先,美国没有与其他国家建立真正平等的军事政治联盟以及管理这种联盟的实际经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任何双边和多边关系中,美国都发挥着主导作用,其他国家满足于扮演小伙伴的角色,遵循华盛顿的外交政策路线。印度的政治精英们很难接受这种角色,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外交政策野心,非常珍视印度的主权和独立。美国是否愿意改变其传统习惯,与印度结成“平等联盟”,这一点值得怀疑。如果美国真的有一天准备如此行事,那也不会很快,因为它需要美国精英对美国在世界政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发生根本性变化。


因此,很难想象“四方安全对话”机制有一天能够发展成为一个真正的军事政治联盟,像奥库斯(AUKUS)那样,华盛顿在其中的绝对领导地位没有受到其他两位参与国的挑战。四大国的一些合作形式,如海上联合军演或联合外交行动将继续并扩大,但在我们看来,“四国安全对话”实现制度化的局限性已经显现。无独有偶,一些有影响的印度分析人士也建议,应该重点加强“四方安全对话”成员可能合作的新领域,即没有明显针对中国的领域,如创新的技术、人工智能、气候变化、应对COVID-19疫情、全球互联网管理和其他领域。


“四方安全对话”议题的扩大不仅使多边合作更加稳定,也有助于吸引东南亚国家参与从而扩大这一合作机制(Quad+)。这些国家对“四方安全对话”机制感兴趣,但又不希望威胁到自己与中国的伙伴关系。总体看来,印度领导人也打算在“四方安全对话-2”机制中(美国、印度、以色列和阿联酋在中东的多边合作)采取这种立场。显然,印度领导人打算积极利用多边形式,扩大其在东西两个方向的存在,避免承担严格的束缚其自由或限制其主权的盟国责任。


当然,莫斯科和北京之间也存在问题,那就是缺乏建立平等军事政治联盟的历史经验,这是俄中正式结盟的重要障碍之一。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俄中关系中的不对等性不似印美关系中的不对等性那么明显。此外,俄罗斯和中国近二十年来始终致力于最大限度地考虑对方的立场,并对潜在的利益冲突快速做出反应。有理由认为,目前俄中关系总体上比印美伙伴关系具有更大的战略深度和韧性(特别是考虑到当前美国外交政策高度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

 

印美之间的价值观差异


 

印度总理莫迪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很多方面都走得很近,这种亲密关系包括两位领导人的个人好感,以及对世界政治本质的相似看法。莫迪甚至在2020年美国大选期间发表支持唐纳德•特朗普的言论。总体看来,莫迪与乔•拜登或卡玛拉•哈里斯(尽管后者的母亲为印裔)之间从未也不太可能表现出任何相近之处。


目前,新德里和华盛顿在有关民主和人权的许多原则问题上意见分歧。当然,在美国没有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政治家愿意放弃印度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的地位。但莫迪政府鼓励印度民族主义的政策和限制穆斯林社区权利的意图引起了拜登政府的极大不满。美国也不支持印度改变克什米尔地位的决定。美国方面从来没有认真提出过让印度加入代表“成熟”的西方民主的“七国集团”,这不是偶然的。


美国和印度在气候议题上的立场也不一致。目前印度是世界第三大碳排放国,仅次于美国和中国。但就人均排放量而言,印度(1.58吨)不仅远远落后于美国(15.5吨)和中国(6.9吨),而且还落后于俄罗斯(10.19吨)、德国(8.93吨)、日本(8.99吨)、加拿大(15.32吨)、澳大利亚(15.83吨)、韩国(11.58吨)。华盛顿正在推动新德里承诺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同时,印度也呼吁发达国家更彻底地减少排放,重新调整全球排放结构,以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因为在可预见的未来,印度将继续快速增加碳排放,印美之间在此问题上的持续紧张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印度社会也因两国关系的复杂历史而对美国保持一定程度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并非总是由于美国在该地区采取不恰当行动而增强。例如,美方事先未与印度进行任何协商,就做出仓促撤离阿富汗的决定,使印方陷入困境。常常令印度感到恼火是在预先未与印度方面达成适当协议的情况下,美国军舰就在印度海岸附近演习。印度知识分子中亲美团体对两国关系的影响,就象大量在美国取得一定成功的印度侨民对两国关系的影响一样不容小觑,但也不能过于高估这种影响。(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印度侨民普遍对莫迪总理的国内政治路线持批判态度。)


在中俄合作中,没有出现类似的价值观差异问题。尽管俄罗斯把自己定位为市场经济的民主国家,而中国仍然是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近年来,两国政治发展出现了明显的趋同进程。俄罗斯和中国理解对方为捍卫主权和传统价值观而采取的举措。俄中两国的政治领导人团结一致,强烈反对西方对其国家发动的信息战。

 

印度不想失去传统伙伴


 

印度不准备也不会在可预见的将来,牺牲与那些被美国视为地缘政治对手但对印度却是重要国家的伙伴关系。这首先适用于俄罗斯,也适用于伊朗。传统上,俄罗斯在军事技术领域对印度至关重要,而伊朗在能源领域对印度十分重要。如果在俄印军事技术合作方面,华盛顿被迫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那么美国对伊朗石油和天然气部门的严厉制裁不仅严重损害了印度的一些公司,也给印度推行多元化外交政策带来了障碍。显然,印度不想在德黑兰和莫斯科问题上与美国站在一起,可能的话,也不想响应美国对两国的制裁。


印度参与“四方安全对话”机制或“四方安全对话-2”机制并不意味着印度将开始降低对金砖国家或上合组织等现有组织的参与程度,尽管新德里并不是这些组织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可以推测,印度外交将试图平衡这两个方向,同时在南亚和中东建立新的多边结构以处理这两个区域的具体问题。新德里决定暂时不参加包括东盟成员国、中国、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内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但不能就此认为,在这个对印度十分重要的问题上这是最终的结果。


悲观主义者声称,俄罗斯作为印度主要外交政策伙伴之一的重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这一观点在莫斯科和新德里都未得到广泛认同。但即使我们假定这是事实,我们也不应该忘记俄印在70年的成功合作中积累的相当大的合作惯性。在军事技术合作领域尤其如此,俄罗斯仍然是印度的主要伙伴。


对俄罗斯来说,就像对于印度一样,在与中国发展合作的过程中,不能失去在亚洲的传统伙伴,这一点非常重要。但有充分理由相信,在这个问题上,莫斯科与北京达成一致,比新德里与华盛顿达成谅解更容易。尽管如此,在不同的双边关系中寻求和保持最佳平衡,仍然是俄罗斯在欧亚大陆对外政策中十分重要且仍未解决的任务。(未完待续)


翻译/汤淑芳

图片/互联网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